北京大興區東麻各莊村舉辦餐飲接待能力和麻哥“三八席”品牌提升培訓
農村吃席是一項極具特色的風俗文化。在北京市大興區,以往每每村里有紅白喜事或宴請貴賓時,總要吃上一頓“三八席”。它由三八二十四道菜而得名,由"八涼、八熱、八大碗”共二十四件組成,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至今,東麻各莊村還保留和傳承了這項習俗。

按照北京市休閑農業“十百千萬”暢游行動實施意見,為了更好的提升和推廣大興區東麻各莊村美麗休閑鄉村整體餐飲接待能力和麻哥“三八席”的品牌和質量,近期特邀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多名教師和聘請具有40多年豐富餐飲經驗并得到魯菜大師王義均親自指導的魯菜名師王海濤為東麻各莊村的服務人員和民俗戶從業者組織開展了禮儀培訓、村內整體餐飲接待能力及培育6名大廚的現場培訓。本次培訓活動以鄉村美食文化為出發點,以有效提升東麻各莊村美麗休閑鄉村整體餐飲接待能力和麻哥“三八席”品牌影響力為目的,取得了良好效果。

東麻各莊村位于大興區西南部,村書記劉德剛介紹到,一方面,該村人口老齡化突出,如何通過發展鄉村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一直是個難題。另一方面,該村的麻哥“三八席”,在歷經了幾百年的積累、傳承、變遷和完善之后,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具有古樸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呈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道道珍饈佳肴,更是一種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積淀。在新時代,“三八席”應發揮經濟價值,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有效抓手。為此,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的專業教師們,在前期做好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優勢,開展了此次培訓,以發展餐飲服務業帶動鄉村產業發展,讓集體收益惠及更多村民。

本次培訓場地麻哥莊農家院名字的由來,據縣志記載東麻各莊和西麻各莊本來是一個村,明朝已經成村,村里有一位麻姓財主,此人仗義疏財,品德高尚,得到了村民的尊重愛戴,每次永定河水患都會救助受災的人們,所以老百姓自發的把村名叫成麻哥莊,在清中期的一次大的決口當中把麻哥莊分成了東麻各莊和西麻各莊,故取名麻哥莊農家院也是紀念古人,發揮正能量,把麻哥莊農家院的菜品、環境都打造成一流,同等菜品比價格,同等價格比環境,同等環境比服務。

麻哥莊農家院的總經理劉德民介紹到,傳統的“三八席”注重餐飲質量,堅持從食材的源頭上入手,選擇名優、質量過硬的原材料進行加工;狠抓烹調制作工藝,保留傳統制作工序,保持傳統色、香、味、形?!叭讼庇腥齻€特點:一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鹵菜別具特色;二是有湯有水,適合大眾口味;三是上菜順序有嚴格規定,搭配合理、選料認真、火候恰當。如今,歷經數百年的積累、傳承、變遷和完善,“三八席”逐漸褪去“貴族”光環,成為普通百姓喜歡的傳統美食,一桌“三八席”吃下來,讓人回味綿長。

東麻各莊村第一書記高巍介紹到,本次培訓分為兩部分內容,一是由2名專業老師帶隊上門培訓,組織鄉村美食名師培育村內6名大廚,提高村內整體餐飲接待能力;二是組織村內20名服務人員和民俗戶開展禮儀培訓。通過培訓,村內餐飲接待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將吸引更多的市民到此消費,促進了集體經濟增收,同時也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和收入,進一步帶動了區域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高質量助推鄉村振興。

作者:京農宣
【媒體鏈接】北京大興區東麻各莊村舉辦餐飲接待能力和麻哥“三八席”品牌提升培訓 (farm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