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97 ,欧美大片免费观看_BD高清在线观看

EN
首頁
農職人物
當前位置是: 首頁 -> 農職人物 -> 正文

逐夢沃野繪初心(三)|“番茄帥哥”丁杰歆:紅火火的日子更要“紅彤彤”

作者: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4-10-10 新聞號:
新聞號

【耕讀故事·校友】校友是學校的驕傲,是“鏈接校地生”發展模式的橋梁和紐帶。走出校園,千千萬萬農職學子扎根沃野,以飽滿的熱情在“三農”一線揮灑汗水和智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校友的奮斗故事和成長感悟,使廣大農職師生在情感的共鳴和思想的共振中得到精神的滋養,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我們不斷傳承和弘揚學校紅色基因、農業基因、職教基因,立足新農職,服務強國建設;立足京西南,服務鄉村振興;立足大農業,服務美好生活,挺膺擔當書寫奮斗篇章。

丁杰歆,2014年畢業于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系,是北京市鄉村振興帶頭人,北京市高素質職業農民。

秋風送爽,送來了豐收的喜訊。在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丁杰歆在大棚里忙得不亦樂乎。棵棵近一人高的番茄枝上綴滿果實,宛如一個個火紅的小燈籠,個個晶瑩剔透,鮮紅欲滴。村民們穿梭其中,忙著采摘、分揀,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我們家的番茄好吃,保證你吃了以后還想吃!”豐收,是土地對每一滴汗水最好的回饋,是時光對每一位辛勞者最好的嘉許。在丁杰歆的心里,有了紅彤彤的果實,日子也越來越紅火。

體育特長生跨界農業

“我是奔著上體校的心來到了農職院。”提到自己上學的經歷,丁杰歆的語氣不禁充滿著“不可思議”和“洋洋得意”。2011年,丁杰歆在家人的支持和開導下,選擇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成為食品與生物工程系的一名學生。“那會兒我的體育成績特別好,田徑項目回回拿第一。”新的開始必然要有新的希望。來到農職后,丁杰歆在最初的思考中,陷入了沒有目標的困境。學什么?怎么學?未來往哪個方向發展?越想心頭越亂,那段時間,一向活潑好動、活力十足的丁杰歆,悶聲把自己關在了宿舍里。

“小丁,走,踢球去!”某一天,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敲開了丁杰歆緊閉的心門。“許鶴鳴是和我一個村的哥哥,沒想到在農職遇上了。”彼時高兩屆的許鶴鳴是系學生會的一員,正在籌劃新學期運動會,得知丁杰歆也來到了學校,馬上找到了他。“怎么?體育生就不能學農業了?咱要全面發展!”于是,從運動會開始,熱愛體育的丁杰歆在農職開始接觸新的事物,培養新的興趣。

“新的開始,新的路程,無論怎樣我們都要接觸新的事物。歸零,更新,重啟。我還是我,是嶄新的我!”

母校是我走南闖北的底氣

從學校畢業后,丁杰歆來到房山區農業環境與生產監測站,分配給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土壤環境監測。“全房山區的土壤我都去采過樣,扛土是基本操作,那會兒把自己練得可結實了。”準備、布點、采樣、制樣、分析測試、評價等一套步驟下來,在食品與生物工程專業積累的實驗室經驗,讓丁杰歆在業務上能夠很快進入狀態,并得心應手。

一項工作一干就是兩年,這兩年里,丁杰歆最大的感觸是磨煉了心性,讓自己更加沉穩。“相比剛畢業時的急躁,實驗室更能讓我靜下心來思考。”

思考什么呢?還記得在學校,已經成為系學生會主席的丁杰歆,在臨近畢業時又陷入了對未來的迷茫。“在學校的三年生活豐富且充實,可畢業后我將去哪兒?難道干一輩子檢測嗎?”丁杰歆起伏的情緒被當時的學辦主任馬連霞老師捕捉。“那真是‘親’老師,‘逼’著我做簡歷,馬老師就告訴我一句話,‘不許犯懶’!”在對未來發展思考許久后,丁杰歆重拾信心,認認真真做了簡歷,并成功敲開了監測站的大門。

從校園的“小天地”走向社會的“大舞臺”,從安樂的“舒適圈”走到激烈的“大擂臺”,面對客觀環境改變帶來身份和心態的變化,只有保持定力與耐心,踏踏實實邁好人生第一步,才能穩穩當當走好接下來的每一步。認識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丁杰歆在工作中先后學習了質量認證、農業信息化和電商運營,一張張證書印記了每一步求學之路的足跡,一次次學習交流、匯報展示更鍛煉出他熱情大方幽默的表達能力。“我要做高素質職業農民,母校是我走南闖北的底氣!”

老村長家那小子回村啦

正當丁杰歆在外不斷求學歷練時,突然接到了家里的電話。原來,村里種植戶經營出現了銷售受困、種植品種品類茬口混亂、種植技術沒有統一標準、設施大棚極其簡陋失去耕種條件且無能力修復等瓶頸。丁杰歆的父親曾是村主任,是村民眼中熱心且親切的“老村長”,卸任后一直關心村里的大事小情。得知村里種植業遇到困難,“老村長”坐不住了,主動給丁杰歆打了電話。“孩子,快回來,村里需要你!”

丁杰歆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業有著深深的感情,這也是當初接過父親遞來的學校名冊時只一眼就選定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的初心。“行走萬里,方知家鄉最美。我愛我的家,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回家嗎?回!丁杰歆下定決心,回村發展種植業。

回村經過半年的走訪、考察,丁杰歆確定了基本思路,成立了公司,將流轉和收購的農戶廢舊大棚進行升級改造,并優先邀請原農戶承租或以委托種植的方式進行訂單式生產。“一開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壓力特別大,怕給父親丟臉,更怕沒幫上忙反而耽誤村里的發展。”村民們的支持給了丁杰歆極大的動力。“孩子,別想那么多,你只管帶著大伙干!”

心中有目標,腳下有方向,丁杰歆卯足了勁,將全村分散大棚逐步聯合集中,統籌管理,“最開始采摘,什么菜都有,但是要做精做好,就只能舍棄一些。我們發現,水果番茄最受歡迎,又是蔬菜又是水果,就種它了!”在選種過程中,丁杰歆的團隊選用高端品種,倡導施用有機肥減少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投入,保障農產品安全并達到番茄高品質、高口感。隨著高效節能種植園區的全面建成和綠色防控技術100%全覆蓋,番茄產量大大提升,紅彤彤的水果番茄越來越受歡迎,丁杰歆創立的“蜓好”品牌成功入選“北京優農”品牌名錄。番茄紅了,“番茄帥哥”也紅了!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回村創業并非一帆風順,丁杰歆遭遇過自然災害,也遭遇過市場波動,但他始終堅信“種子的力量”,不斷學習新的農業技術,不斷嘗試新的辦法,他的付出和努力有目共睹,讓人敬佩!從“老村長家那小子回來了”到“老村長家那小子出息了”,他用行動將所學所悟帶到了田間地頭,播種下希望的種子,在廣袤的田野大地茁壯成長、綻放光彩!

紅火火的日子更要“紅彤彤”

走進大石窩鎮南河村的溫室大棚,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簾。一排排郁郁蔥蔥的藤蔓上,掛滿了紅彤彤、沉甸甸的果實。工人們穿梭其中,忙著采摘、分揀、裝車。

用“菜籃子”鼓起村民的“錢袋子”,用大棚的“金鑰匙”打開百姓的“致富門”。為滿足現代高效農業需求,推進大棚種植形成產業規模,丁杰歆帶領大石窩鎮南河村不斷增加蔬菜品類,種植面積達63畝地。為打開產品銷路,他想方設法爭取多項資源,積極推動農資統購、蔬菜統銷,合理運用“網紅經濟”,在“互聯網+”、網絡直銷等方面下功夫,開辟了新的銷售渠道,大大提高了銷量,增加了菜農收入,讓番茄種植成為菜農增收的重要途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看,這是我們種出來的水果番茄,紅彤彤的倍兒甜!”紅彤彤的果實,映紅了“番茄帥哥”丁杰歆憨憨的臉龐。“一步一個腳印走,一茬接著一茬干,瞧著吧,紅火火的日子更要‘紅彤彤’!”

【2410005】(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