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故事·師者】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明確提出并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并號召全國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師者如光,點亮萬千夢想。新時代新征程,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全面實施“大先生”培育行動,在思想政治引領、師德師風建設、能力素質提升、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持續發力,著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定信心,挺膺擔當,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中書寫農職答卷,貢獻農職力量!
他是深耕果園的科研先鋒,在田間地頭探索樹形奧秘,用數據與汗水攻克蘋果種植難題。
他是行走四方的扶貧使者,于祖國大地播撒致富希望,以技術與熱忱助力果農脫貧致富。
他是三尺講臺上的育人園丁,在教室與田地間培育農業人才,將知識與信念傳遞給莘莘學子。
他是農業科技的攀登者,在科研前沿勇攀技術高峰,憑創新與堅持不斷深耕智能科研新領域。
他是蘋果技術的傳承者,是科技扶貧的踐行者,是職業教育的耕耘者,他是智能農業的探索者,他就是北京農業職業高照全教授。

在教育和農業領域,有這樣一位“閑不住” 的人,他用自己的堅持與熱愛,在農業職業教育奮斗之路上不斷書寫著令人贊嘆的篇章,在蘋果開心樹形研究和推廣中做出重大貢獻,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蘋果教授”。
初涉科研,開啟蘋果技術探索之旅
2002年,當高照全老師還是一名攻讀果園專業的研究生時,便敏銳地察覺到我國蘋果種植面臨的問題。當時,蘋果作為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果樹,多數種植在邊遠山區、黃土高原等貧困地區。但2000年前后,由于樹形管理不當等問題,很多產區蘋果產量低,果農遭受了巨大損失。
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老師追隨昌平區原科委主任張顯川,開始了蘋果開心樹形的研究工作。這一時期,他深入果園,在田間地頭一待就是一天,一干就是數年,不斷專注于調查不同樹形蘋果的生長狀況。為了獲取更全面的資料,他遍訪名師、請教果農。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高老師逐漸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資料,為后續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投身推廣,助力果農脫貧致富
自2002年起,高老師懷揣著科技扶貧的夢想,開始在全國范圍推廣蘋果開心形技術。他的足跡遍布北京、陜西、山西、甘肅、新疆等多個省區市。


在推廣過程中,條件十分艱苦,有時就吃住在老鄉家中。為了讓果農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技術,他親自示范,手把手地教果農如何修剪樹枝、如何管理果園。在山西萬榮縣,有一位叫閆振元的老農因不知蘋果如何修剪,專門來北京請他指導。他連續五年,每年至少四次前往當地,手把手地傳授技術。由于技術效果顯著,該技術很快在當地得到普及。2016年,當地果農又遇到技術難題向他求助,他毫不猶豫,自掏腰包一次次奔赴千里之外。

就這樣,高老師先后在各地建立了60多個蘋果開心形改造示范推廣基地,直接培訓技術人員和果農10萬余人,直接示范推廣面積達150余萬畝。他的努力不僅解決了蘋果種植的技術難題,更探索出了一條科技扶貧的有效途徑,許多果農因他的幫助走上了致富之路。2021年,高照全老師榮獲“北京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這是對他多年扶貧工作的高度認可。

除了在北方地區推廣蘋果技術,高照全老師還積極拓展農業技術幫扶的范圍。自2021 年起,他在順義龍灣屯鎮指導設施櫻桃生產,通過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使當地櫻桃畝收入超過 8 萬元,成為現代農業的樣板。此外,他還將設施櫻桃技術推廣到拉薩尼木縣,在雪域高原實現當年定植、當年開花結果,成果入選援藏三十周年成就展,為邊疆地區的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新模式。

扎根職教,培育農業領域人才
2009年博士畢業后,高照全入職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開啟了他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新征程。走上三尺講臺,他以心育心、以德育德。在教學中,他注重把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實例、社會熱點談價值觀,引發學生共鳴,讓德育教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靈。對于不同特點的學生,他因材施教。喜歡科研的學生,他引導其參與科研項目,培養求真務實的學風;好動外向的學生,他帶領他們參加社會實踐,錘煉吃苦耐勞的品格。在他的悉心指導下,這幾年陸續有四十多名學生發表了論著或專利,還培養出市級優秀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和優秀個人。他也被同學們評選為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第一屆“我最喜愛的老師”,并入選北京市職教名師和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建設工作。高照全老師積極投身其中,參加并執筆起草了北京市特高“都市園藝專業群”申報書和建設方案,以及國家雙高“園藝技術專業群”申報書和建設方案。夏日酷暑,冬日嚴寒,他常常在辦公室忙碌到深夜。2018年,學校“都市園藝專業群”獲北京市教委立項,全市排名第一;2019年,“園藝技術專業群”被教育部列為A檔重點建設專業群;高老師主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子項目,2023年相關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近幾年,高老師以真實生產項目為載體,帶領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先后獲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獎勵2項,省部級獎勵12項,探索出“產學研創賽”一體化育人有效途徑,為現代農業職教發展提供了樣板。


持續科研,攀登農業科技高峰

近年來,面對農業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高照全老師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我是個閑不住的人,一邊做手頭項目,一邊研究新技術。不斷探索和行動,才能不斷成長進步。”他圍繞果樹智能化生產,從學科交叉入手,在果樹表型組和生理模型等方面開展大量研究。在研究果樹表型組時,他帶領學生和果樹創新團隊研發多款智能表型機器人,收集海量的數據,再通過復雜的數據分析和建模,探索果樹智能化生產技術。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他先后主持省級以上項目18項,參加省部級以上項目20余項,主編專著和教材12部,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8篇。2020年,因在基礎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高老師入選“北京市百千萬人才工程”市級人選。

2024年,對于高照全老師來說是極具意義的一年。在慶祝第40個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活動中,他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這一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的高度贊譽,更是對他多年來在教育、科研、推廣等方面堅持不懈努力的最好見證。


擇一事,終一生。從初涉科研到如今的累累碩果,高照全老師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到行動中。他就像一粒種子,在教育和農業的土壤中不斷深耕,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結出了豐碩的果實,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高技能人才培養作出了突出貢獻。
【25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