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教授當門衛啦!”“崔老師當志愿者啦?”在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里,我站在社區門口執勤時,最常聽到的是這兩句話。
我自己都沒想到會在退休之后成為一名志愿者。第一次與志愿者聯系起來,是在社區發放出入證的現場。下午三點多,我全副武裝地去大門口領證,天氣特別冷,傳達室門外放三個小桌子,擺著一摞摞的出入證,用皮筋捆扎著,社區黨總支書記帶著一個年輕的工作人員在忙碌著,風吹得登記表都揚起來了。領完自家的出入證之后,我問書記:需要我幫忙嗎?書記立馬把我拉到桌子里面,說著:需要!我就算非編制正式上崗了。顧不得害怕,馬上投入緊張的工作。我負責登記樓號門牌號,書記和年輕人負責對號發放出入證。那時我才知道社區防疫的工作量有多大,所有工作人員大年三十取消休假,沒有周末,從早晨上班開始,一直加班到晚上十點鐘。光是發放出入證一項工作,社區十八棟樓每一戶都登記造冊,每一個出入證上都要手工寫好門牌號,還要分清楚是戶主還是租戶(發放不同顏色的證件)。第一天上崗,我一直發放證件到晚上六點,完全看不見字跡了才收工。

疫情防控工作千頭萬緒,社區成立了“黨員先鋒隊”,作為其中一員,我主動提出了要去值班站崗。
接到通知是在大雪過后。我在四十公里外的小區住著,下午快五點時接到通知,讓我六點值班,火燒火燎地下樓,拿著墩布等各種工具去鏟除車上的積雪,在刺骨的寒風中拼搏了二十分鐘,由于積雪下面是冰,實在是天戰勝了我,只能打電話告訴書記,我的車開不了,不能到崗。這是一個及其失敗的開頭,讓我一晚上都不得安寧,第二天早上打電話給書記:再給我安排吧,提前告訴我時間,我準時到!

第一次值班是一天下午四點到六點,我早早地出發,從四十公里外的居住地到達現場,心情很激動。我們兩個志愿者,加上社區人員和保安,四個人手里拿著三個測溫儀,每個人進門都要測體溫和檢查出入證,到了崗位就感覺到自己的責任重大,不能疏漏一個人,要對小區幾千名居住者負責。大家穿戴的嚴嚴實實,相熟的人有時也認不出來,我特別禮貌地一次次說:你好,量一下體溫。你好,請出示出入證……,有時突然聽到:崔教授,當志愿者啦!一抬頭,哈哈,不好意思,熟人一枚……兩個小時很快過去,結束的時候特地讓人給我拍了一張照片——志愿者袖標。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體驗到這份工作的意義。

第二次志愿者服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兒子因為疫情原因滯留在家,看到我當了志愿者,每次出門我也會告訴他這些志愿者不容易,七八十歲的人都有。兒子主動提出來,他也要當社區志愿者,這就成就了一段疫情中“護家園,母子齊上陣” 的美好時刻。那天,我八十來歲的書法老師李老師與我們一起值班,正是:師生同臺,母子同心。
現在我每周一次值班,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變化,小區里有幾十戶的自我居家隔離人員,我的任務是檢查進出人員的實名制出入證,沒有出入證的一律不得出小區。
曾經和朋友與家人討論過,接觸那么多人,怕不怕?記得一次跟兒子聊天討論關于承諾,張文宏說過一句話:“你是黨員你是宣過誓的。”值班的時候我會想到入黨誓詞,不是矯情,是真的!只要身上有了那份責任,真的不怕。
每天也為身邊的人感動著,社區工作人員,書記、居委會主任帶頭,四十多天了,一直高強度工作著,還要堅持門口值班。正是有了他們的堅守崗位,才讓我們國家的疫情這么快速地得到控制。有時在志愿者崗位上也很感慨,如果所有的國家都像咱們這樣管理,何至于現在疫情全球暴發啊。還是咱們國家好,制度優越,人們的集體觀念強。
我很驕傲當上了門衛,很自豪做了一名志愿者。
【2003126】(離退休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