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 日,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舉辦 “青衿五彩韻,匠心傳承意” 非遺工坊活動,中國學生與荷蘭交流師生共赴這場傳統與文化交融的盛宴,在傳統工藝中搭建文化交流橋梁。

活動伊始,指導老師葛迎超為同學們詳細講解五彩繩編織和包粽子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及制作技巧。在五彩繩編織環節,葛老師展示了多種編織手法,同學們認真聆聽、仔細觀察,迫不及待地動手嘗試。五彩的絲線在同學們指尖穿梭,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幫助。指導老師耐心指導,手把手教學,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掌握編織技巧。不一會兒,一條條精美的五彩繩便在同學們手中誕生,大家將自己編織的五彩繩佩戴在手腕上,臉上洋溢著喜悅與自豪。

包粽子環節成為文化互動焦點。面對翠綠粽葉、糯米紅棗等食材,荷蘭師生興致盎然地觸摸觀察。指導老師示范“折葉、填米、裹餡、扎繩” 等步驟時,荷蘭師生邊看邊模仿,初期因手法生疏頻出“漏米” 狀況,現場笑聲不斷。在老師的“輕壓米粒固形”“活結扎繩防散” 的技巧指導下,一只只造型各異的粽子陸續成型。當粽香四溢的成品出鍋,中外師生共同品嘗,荷蘭師生贊嘆味道奇妙。交流間,他們分享荷蘭傳統節日美食,讓文化交融在味蕾與歡笑聲中自然流淌。
此次活動以非遺技藝為紐帶,不僅讓學生掌握傳統手工藝技能,更通過中外協作激發文化共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多元交流中煥發新活力。
【2506015】(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