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風采”系列報道
【編者按】
1994年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對口援藏工作已走過30年的光輝歷程。30年來,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用汗水和智慧譜寫了一幅幅感人的篇章,見證了這片高原大地的發展與變遷。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入藏以來,按照京拉兩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援藏指揮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首善標準,牢記初心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為拉薩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從今天起,我們將推出【援藏干部風采】系列報道,生動呈現全體援藏干部人才在這片高原熱土上,用心血和汗水澆灌著民族團結之花,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援藏精神”和“老西藏精神”。
在拉薩,有這樣一位北京援藏干部,他不僅是鄉村振興局的精英,更是四下基層、服務群眾的模范。他就是高立群,一位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默默奉獻,用實際行動實踐“四下基層”要求的援藏干部。
來自北京市農業職業學院的高立群,現任拉薩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從小在農村長大,深知農村艱苦的他,自踏上拉薩這片神秘而艱苦的土地以來,便主動深入田間地頭,傾聽群眾聲音,深入了解當地的農業發展情況,為藏族同胞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坐落在拉薩河谷協榮村,位于拉薩城市曲水縣才納鄉,距離拉薩城區30余公里,四周高山環繞著大片的田野和清澈的溪流,這里氣候宜人,四季分明。三月初,剛從北京返回拉薩工作崗位上的高立群第一時間就來到了村里。剛進村,高立群就碰到了珠啦,“格拉,你女婿的工資拿到了嗎?”“多切啦,多切啦,拿到了,拿到了!”珠啦看到高立群立馬迎上去,邀請他到家里坐坐。
協榮村全村人口1500余人,年輕勞動力都會在農忙閑暇之余去拉薩打工。去年,珠啦家大女婿在拉薩某建筑工地做泥工,年底時,施工隊欠了珠啦家大女婿5萬余元的工資。在村委會和高立群的多方協調下,最終幫助珠啦家大女婿成功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資。“去年一年,高立群共接訪95戶,300余人,幫助追回了總計144.98萬元的農民工工資。”協榮村第一書記格桑群宗介紹到。

“踐行黨的宗旨、矢志為民造福,是四下基層的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我們只有始終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踐行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方法,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切實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才能搭建起黨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高立群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援藏期間,高立群不僅迅速熟悉了藏區的生活環境和民族習俗,更是經常深入到農戶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
在尼木縣卡如鄉調研中,他發現當地發展種植的桃樹等經濟作物受制于高原氣候和地理條件,長勢并不理想。于是,高立群發揮援藏干部優勢,聯系了同為援藏干部的農業農技專家王尚德到現場指導嫁接、剪枝、授粉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當地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

鄉村振興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也面臨著很多艱巨的挑戰。在拉薩市開展城鄉環境綜合大整治活動中,高立群始終堅持和村委會班子成員一道深入群眾家中做思想工作,通過爭取援藏資金為曲水縣才納鄉采購了吸污車。在他的帶領下,協榮村廣大村民在鄉道、村道、房前屋后、河塘溝渠、田間地頭及山體邊坡等區域全面開展整治行動,積存垃圾被徹底清除,衛生死角得到了有效消除。協榮村環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高立群的援藏故事,只是北京援藏干部人才助力拉薩發展的縮影。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四下基層”的要求,為鄉村振興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鄉村振興一份子,一定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在北京援藏指揮部的堅強領導下,按照拉薩市委市政府在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要求。守好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實施“三提升”行動,為拉薩市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做出自己的貢獻。”高立群說道。
【媒體鏈接】【“援藏干部風采”系列報道】拉薩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高立群援藏記——植根鄉村沃土,助力鄉村振興,譜寫援藏新時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