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由科研處主辦,圖書館聯合學生工作部、共青團委員會組織承辦的“農職大講堂”第六期講座,在長陽校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開講,特邀請到原學校關工委秘書長、副研究員鄭伯坤,為現場100多名師生作了“京畿農耕文化及其現代價值”的報告。講座由圖書館館長何艷琳主持。

鄭老師圍繞管窺京畿農耕文化、簡析農耕文化的現代價值、如何弘揚傳承優秀農耕文化三個方面,展開了一個半小時的講座。他指出農耕文化內涵極其豐富主要包含農業生產技術、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社會規范、人際關系、精神信仰六個方面,京畿雖然不是中國農耕文明的中心,但卻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鄭老師以大量圖例和學生們互動交流,詳細講解了京畿農耕文化的源頭、農耕文化的載體—農具發明與演化、京畿農業技術、京郊民俗與民間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的現代價值,弘揚傳承優秀農耕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他強調,農耕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農耕文化對當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仍有借鑒價值,農職人應深入研究、系統把握,自覺傳承,農職學子要做傳承優秀農耕文化的有心人。最后,鄭伯坤老師向參加講座的師生推薦了幾部有關農耕文化的專著。

何艷琳館長對鄭老師在世界讀書日當天為“農職大講堂”帶來精彩的講座表示感謝,聆聽講座,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增強了師生們的文化自信,激發師生們對農耕文化學習和研究的興趣。她希望并鼓勵廣大同學放下手機,多走進圖書館,多參加讀書活動,多讀好書。
鄭伯坤,1952年生人,副研究員,原學校關工委秘書長,從事農業教育,農民教育4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民教育、鄉村文化,出版《農村經濟管理》《經濟學基礎知識》《農村應用寫作》《城鄉一體化與都市農業背景下的農民終身職業教育研究》《北京農民職業教育研究》《北京三農發展概論》等著作。
【2404084】(圖書館 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