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97 ,欧美大片免费观看_BD高清在线观看

媒體聚焦

媒體聚焦

首頁 >> 媒體聚焦 >> 正文

12月14日 《北京日報》:?強化特色助力強國建設 集智聚力服務鄉村振興——寫在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建校65周年之際


發布日期:2023-12-15    作者:     來源:《北京日報》    點擊:



強化特色助力強國建設 集智聚力服務鄉村振興

寫在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建校65周年之際

北京日報 |2023年12月14日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是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溯源于1958年建校的北京市農業學校,由原北京市農業學校、北京市農業管理干部學院于2001年6月合并組建,原北京市城鄉建設學校、北京市八一農業機械化學校隨后相繼并入,是一所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于一體的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

現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中國都市農業職教集團理事長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現代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農業部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北京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基地、北京市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是北京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單位,北京都市農業職教集團和北京高校“引智幫扶”聯盟理事長單位,學校榮獲“北京新型農民培養先進單位”“社會力量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豐碩,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一、二等獎3項。入圍高等職業院校教學資源50強和服務貢獻50強,成功入選第六屆“中國高職50強”、中國高校產教融合50強。


全面弘揚“三個基因” 激發學校發展新動能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校史文化碑屹立在校園的中心位置,其形狀猶如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幟,向過往的人們展示著這所學校的紅色基因。上世紀50年代,學校的前身——北京青年農場在天津茶淀應運而生。一大批北京市知識青年滿腔熱情來到青年農場投入火熱的勞動之中。1958年,彭真、賀龍、聶榮臻、楊尚昆等老一輩革命家到青年農場,聯合題詞“鼓足干勁,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加強鍛煉,提高政治覺悟”,為青年農場和后來成立的學校注入了原始的紅色基因。學校清河校區溯源于北京市八一農業機械化學校,是中國人民志愿軍響應毛澤東同志“支援農業合作化和農業機械化”的號召,在全軍捐款107萬元的基礎上建立而成。學校香山校區和北苑校區均脫胎于黨的干部教育事業,紅色基因牢牢根植于歷代農職人的血脈之中。

厚重的歷史賦予了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濃烈的紅色基因、農業基因和職教基因。深植于農職人血脈之中的“三個基因”是農職院鑄就輝煌歷史的力量源泉,也是農職院新時代發展的精神動力。當代農職人不斷弘揚和踐行學校“三個基因”,奮力開拓學校改革發展新局面,服務和支持首都農業現代化發展。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建設農業強國的重大決策部署,作為首都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農業高等職業院校,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在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和教育強國工作中,圍繞“強國建設,教育何為”的時代課題、“教育強國,首都何為;首都發展,農職何為”等時代命題,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發展布局,對接首都功能定位出發,弘揚“三個基因”,踐行“三個立足”和“三個服務”,即立足新農職,服務強國建設;立足京西南,服務京華大地;立足新農業,服務美好生活。


全力建設“雙特高” 激發教學改革新引擎


以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A檔)建設和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為契機,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雙特高”建設以來,學生在全國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中屢獲佳績,共獲得各類獎項563項,獲獎學生達1500余人。獲國家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21項,三等獎19項;獲省部級職業技能競賽獎280余項。

學校作為第一批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都市園藝、動物醫學、食品安全、水利工程、智慧農業等專業群相繼成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專業群,首農西郊農場園藝工程師學院、京林園林工程師學院、北京排水集團工匠技師學院、清河水利建設工程師學院成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實訓基地。近日,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特高校”項目、“都市園藝專業群、動物醫學專業群”項目、“首農西郊農場園藝工程師學院”項目以全“優”成績通過驗收,圓滿完成北京市“特高校”首批建設任務,成為北京市職業教育的排頭兵。

2019年,學校園藝技術專業群成為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A檔)建設單位,學校成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單位。“雙高校”建設以來,學校以黨建為引領,圍繞北京“三農”人才需求,優化專業布局。學校緊緊圍繞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形成“做強”園藝技術(都市園藝)專業群,“做特”動物醫學、食品安全、智慧農業和水利工程專業群,“做精”現代服務、經濟管理專業群的覆蓋都市農業全產業鏈的七大專業群布局。建校以來,累計為社會培養面向“三農”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7萬余人。

在教育部發布的關于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中期績效評價結果中,學校“雙高建設”中期績效評價為“優”,躋身國家一流職業院校,在全國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立項(培育)建設單位名單,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園藝技術專業教學團隊成功入選。此次成功入選,是學校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充分體現了學校“雙高”專業群高水平、高素質“雙師”隊伍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將有力促進學校以專業創新發展為目標,創新團隊發展新機制,為高層次應用型現代都市農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全面彰顯辦學特色 激發人才培養新活力


創新舉辦農民學歷教育,培養京郊實用人才。2016年,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在全國率先實施旨在培養農村合作社理事長和家庭農場負責人的高素質農民學歷能力提升工程,主要招生對象為北京市年齡在45歲以下的具有高考資格的優秀農村青年,結合首都鄉村人才需求開設了農產品流通與管理、設施農業與裝備、農業裝備技術等專業及休閑農莊經營管理、家庭農場經營與管理、農民合作社運營與管理、現代農藝技術、農村電子商務、農村財務管理、農村金融管理等專業方向。已累計招生2088人。

近年來,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高素質農民畢業生就業率達98.5%,回到鄉村工作的占比70%以上,涌現出一大批龍頭企業與農業合作社負責人、技術骨干、能工巧匠。北京市勞動模范宋麗新、薛新穎等一大批優秀畢業生成為農民致富“領頭雁”。優秀畢業生崔維國被譽為“草莓達人”,獲評“全國十佳農民”榮譽稱號,取得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職稱,成為首批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新式農民。

2018年,在北京市委組織部和市委農工委指導下,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基層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開設村務管理專業。重點面向村“兩委”班子成員、技術能手和優秀青年骨干招生,旨在提升村“兩委”班子成員履職能力,吸引社會青年回歸農村,助力鄉村振興。適應農民學員生產、學習和生活實際,創新“雙班主任、雙授課教師、雙實踐導師”的“三雙”教學管理機制,實施“雙主體參與、模塊化教學、多崗位鍛煉”的人才培養模式,面向北京3900多個村,已累計招收學生2093人。

涌現了“2022北京榜樣”、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延慶區姚官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曉靜等一大批農村基層治理的領頭羊,一大批學生當選村“兩委”委員、村支書、村主任,有力支撐了首都鄉村組織振興。學校榮獲北京地區唯一“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榮譽稱號。

發揮北京市委農工委黨校和北京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以下簡稱“北京市農廣校”)獨特辦學優勢,加強鄉村振興培訓品牌建設。北京農業職業學院以市委農工委黨校為平臺,面向北京各涉農區、鄉鎮和村“兩委”干部,開展全市駐村第一書記履職培訓班、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培訓班、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示范培訓班、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題培訓班、農業科技創新專題培訓班等培訓工作。自2016年以來,培訓學員1.5萬余人,不斷擦亮培訓品牌。以北京市農廣校為平臺,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每年培訓農民5萬余人次。

打造高水平教師團隊,建設一流雙師隊伍。針對鄉村振興戰略和都市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建成北京市創新團隊2個、北京市教學創新團隊2個,入選北京市雙師培訓基地2個,20余名教師入選全國行業大師導師資源庫和北京市百千萬人才工程、教學名師等。3年來,先后參與教育部6個專業標準制(修)訂工作,為國家專業標準建設作出貢獻。


全面發揮平臺優勢 激發產教融合新動力


構建校級校企合作戰略平臺。學校與職教集團理事長單位北京首農食品集團共同開展“首農食品集團全日制人才培養學歷提升”項目,培養現代農業企業高素質人才,共建國家級和市級教師實踐基地,提升集團內各職業院校教師實踐能力,集團獲批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學校與北京市委組織部和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合作,搭建校政合作平臺,在全國率先開辦村務管理專業,政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通過組織部門確定招生計劃、鄉村兩級推薦、區級組織和農業農村部門聯合政審把關、學校進行招生培養。迄今培養農村基層組織治理帶頭人2093人。

組建市域產教聯合體,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學校貫徹落實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精神,與平谷區政府合作,依托平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聯合北京嘉華種豬育種有限公司申報并獲批北京市“農業中關村園區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項目。聯合體包括中國農業大學、北京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職業院校等,融合產教資源,立足平谷,服務首都,面向全國,培養高水平專業化職業人才。

建設專業群校企合作機制。與首農食品集團、北京京林園林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清河水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首農西郊農場園藝工程師學院”等4個北京市級校企合作平臺,實現了企業和專業“人才、資源、技術、政策”共建共享,建立了緊密型校企合作共同體。

多形式開展專業校企合作。36個專業與440家企業開展訂單班等形式多樣的校企合作,物流管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和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農芯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共同開展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通過教育部驗收;學校在市委統戰部領導下,建設“北京科技小院”15個,占北京市“科技小院”總數的五分之一。依托科技小院平臺實施的《流蘇茶科技示范項目》,榮獲2022年中宣部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優秀項目,是全國高職唯一一個獲獎項目”,把服務鄉村振興的論文寫在了京華大地上。

學校產教融合入選教育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個,“智慧農業技術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入選首批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數智化標桿實訓基地”。


全面發揮科技特長 激發科教融匯新動能


主動適應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團隊、聘任農業技術推廣教授、選派優秀科技特派員三大技術服務隊伍,在北京田間地頭“三農”一線開展科技服務,練就興農本領,鍛造了“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先進個人”“北京市扶貧協作先進個人”“北京市農村工作先進個人”等一大批在京郊享有極高聲譽的農技名家。

充分發揮學校校長范雙喜教授擔任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葉類蔬菜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的優勢,選育葉菜新品種12個,創制北京市地方標準4項,大幅提升本土葉菜輕簡高效、標準化生產水平,實現京津冀葉菜品牌化、集約化、周年化發展,有力支撐首都“菜籃子”,連續2屆獲得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充分彰顯了學校服務地方經濟主戰場的優勢和特色。

創建“科教創”一體化服務體系,精準對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打造了“周莊村食用菊花”“賈峪口村白海棠”“上水溝村流蘇茶”“葦子水村香椿醬”等“一村一品”特色富農品牌,助力首都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榮獲“北京市脫貧攻堅集體嘉獎”,獲“北京市2017-2021年農村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科教融匯,服務首都產業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全面發揮專業優勢 激發國際合作新潛能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高度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注重發揮現代都市農業職業教育資源優勢,服務“一帶一路”和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

設立“一帶一路”國家海外分院,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建立“泰國需求導向+北京都市農業特色”的高職學歷教育課程體系,圍繞園藝技術專業開發和輸出農業職業教育特色鮮明的課程標準及教學資源,輻射泰國北部13所農業職業院校。2019、2020連續兩年被泰國教育部職業教育委員會授予“中泰職業教育合作突出貢獻獎”,中泰辦學項目被評為“中泰職業教育合作示范項目”。學校境外辦學案例入選2021年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首屆學生已經畢業,將為泰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支撐。

發揮現代農業科技優勢,服務“一帶一路”和非洲國家農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狠抓“一帶一路”農業國家農業技術人員教育培訓,先后為毛里求斯、尼泊爾、斯里蘭卡等8個“一帶一路”和非洲國家培訓農業技術人員。為毛里求斯開展“絲路一家親”食用菌優質栽培、藥用植物高產種植、蔬菜高效育苗等農業技術培訓,受到當地農場主和農民的肯定和歡迎,在促進民心相通,助力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六十五載育人桃李天下,風正時濟,北京農業職業學院自當奮楫篤行。

從1958年建校以來,歲月讓這所立足京郊大地,扎根“三農”的學校不僅積淀了豐富的營養,也在新時代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定位與發展方向。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將充分發揮服務鄉村振興生力軍作用,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的殷切期待,化為扎根京華大地、服務首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繼續強化特色助力強國建設,集智聚力服務鄉村振興。


【媒體鏈接】京報電子報_北京日報網 (bj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