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園林技術專業依托京林園林工程師學院,落實產教融合職業教育要求,根據企業作為職業教育“四維主體”的特征,從人才培養、科技攻關和師資隊伍水平提升三個方面積極探索企業發揮教育主體作用的路徑,達到校企雙贏的雙元育人效果。
關鍵詞:企業主體;校企雙贏;產教融合
一、實施背景
我國早在 2006 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曾指出:“以企業行業為主體,開辟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多種途徑……充分發揮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201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也提出,企業應發揮“重要辦學主體作用”,要“健全企業參與制度”。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從國家層面對深化產教融合工作作出部署,強調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完善和落實“雙元”育人機制。企業作為職業教育主體早已成為大家的一個共識。但是在校企融合育人過程中,如何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如何深度參與工程師學院建設、如何實現校企雙贏等問題仍然亟需研究、實踐和總結。
二、主要做法
以特高專業群為依托,以京林園林工程師學院為載體,落實產教融合職業教育要求,根據企業作為職業教育“四維主體”的特征,從人才培養、科技攻關和師資隊伍水平提升三個方面積極探索企業發揮教育主體作用的路徑,形成校企雙贏的雙元育人效果。

圖1 企業作為職業教育主體的維度及體現
(一)產業引領,企業主體,實現高質量技能人才培養
1.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提升技能與崗位契合度
校企共建“通識課+專業群平臺課+崗位專項課+崗位綜合課”的模塊化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主線,面向園林設計員、園林工程施工員和園林綠地養護員三大崗位,歸納整合典型工作任務,構建與工作過程高度契合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實現教學中崗位規范的融合、職業能力的融合和行業標準的融合,落實企業需求主體。

圖2 課程體系框架
2.制定分段人才培養模式,促進產教供需對接
采用“三段三師雙融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組織教學。將三年的學習劃為學徒準備期、準學徒期和學徒期三個階段,分別在學校和企業兩個場所完成,每個準學徒在第二階段進行崗位輪訓。學生在專任老師+企業兼職教師雙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生、準學徒、學徒的身份轉變,實現學校學習與企業工作的有效對接,充分發揮企業的培養主體。

圖3 “三段三師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3.推行企業全方位評價機制,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將企業“崗位評價”標準與方法融入評價體系,構建“課堂+實訓+競賽+實習”企業全過程參與評價體系。建立包含學校、企業和第三方評測機構的“三元”人才培養質量動態評測機制,共同按照既定的指標體系及賦分方案對工程師學院人才培養質量進行評測,激發企業的評價主體作用。

圖4 校企共評學生技能大賽
(二)問題導向,聯合攻關,實現校企雙方提質增效
1.推動技術研發與轉化,服務企業一線生產
成立規劃設計研發應用中心、工程施工技術研發中心和綠地養護協同創新中心。立足研發中心,校企雙方共同承擔美麗鄉村建設、植物栽培養護、施工工藝創新等企業核心技術課題研究,開展《食用菊花脫毒苗繁育及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與推廣》等課題申報、技術成果集成與應用,推進技術技能積累進步以及產業轉型升級。

圖5 共建研發中心
2.促進優質資源開發與共享,助力學校以賽促教
整合校企優質資源,依托企業技能人才評價體系,雙方聯合開發園林國手在線系統,包括培訓、競賽、評價與鑒定三大模塊內容,降低學、教、評門檻,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效率,幫助選手在各級技能大賽中提高成績,提高學生行業競爭力,滿足企業消費主體角色。

圖6 園林國手在線系統
(三)成長驅動,教學團隊共建,提高“雙師”水平
以“雙師”標準為導向,健全準入、任用、培養、聘任、評價、評優等系列制度;健全校企聯合培養、互聘互用、企業實踐、技能培訓、教學比賽等運行與管理機制。聘請企業中高水平技術人員擔任工程師學院兼職教師;學校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和前沿技術學習。同時,學院教師擔任企業技術顧問,參與科技研發,為企業員工提供不同層次培訓和技術支持,幫助企業人員學會當老師。充分發揮國家技術技能產業導師資源庫大師的引領、輻射作用,校企合作,對接產業開展技術交流,為團隊成長創造路徑。

圖7 團隊能力成長路徑
三、成果成效
1.人才培養質量獲行業高度認可。京林園林集團向2019、2020級同學提供了3個專業技術崗位的實習與就業機會。除此以外,綠京華、金都園林和金三環等知名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均向京林園林工程師學院畢業班同學拋出橄欖枝,就業率達98%。
2.學生技術技能快速提升。京林園林工程師學院學生連續兩年收獲國家技能大賽高職組園藝項目二等獎、三等獎;2020級畢業生李鵬飛,曾多次獲得插花花藝職業技術能競賽大獎,被北京市園林學校聘為校外實訓指導老師,并于2021年創業。

圖8 國家級技能大賽獲獎證書

圖9 優秀學生代表獲獎證書
3.教師團隊建設水平顯著提高。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榮獲2020年北京市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學能力大賽三等獎。校企聯合申報獲批2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和1項院級科研課題;獲批地方標準2項、植物新品種1個、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3個;獲得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學技術獎2項。


圖10 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獲獎證書

圖11 植物新品種證書

圖12 實用新型專利

圖13 軟件著作權

圖14 科學技術獎
四、經驗總結
專業對接崗位,學校與企業共同構建命運共同體,開展特色學徒制培養、技術創新和師資隊伍建設,為行業輸送高質量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1.發揮企業育人的主體作用,落實“三段三師雙融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同步完成了學生到學徒的身份轉變,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
2.整合校企優質資源,共建人才培養方案、核心課程、特色教材和實訓基地等,共同分享資源、組織教學、評價學生、促進就業、開展技術研究。以實際崗位需求、大賽為引導,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與綜合素養。
3.共建教師團隊協作共同體,構建教師發展中心和“產學研創服”融合平臺,打造出一支高水平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學團隊。
五、推廣應用
京林園林工程師學院探索落實“企業四主體、合作共發展”的校企協同育人、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適用于高職和中職園林技術、園林工程、園藝技術和環境藝術等相關專業校企廣泛合作和產教深度融合路徑的建設,以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培養為特色的其他高職和中職專業也可借鑒。
模式推廣應用中,找準企業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基礎,校企共建共享是前提,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和評價發面的主觀能動性是關鍵,實現校企雙方共提高、共發展是源動力。
京林園林工程師學院校企深度融合育人的做法已經對北京市園林學校、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和北京市電氣工程學校等中職院校園林技術相關專業的3+2人才培養、工程師學院建設和賽育訓結合推動三全育人等方面起到帶動和示范作用。